我该做癌症筛查吗?有哪些项目,其实不必做?
作者:MarvinP
编辑:odette
每当有人问怎么防癌抗癌的时候,我总是很诚恳地说去挤个胸呀通个肠呀,他们就觉得我故作猥琐,不想跟我继续谈。但其实我是态度端正地在推荐乳房造影和结肠镜这些癌症筛查技术。
某医院的腔镜中心检查室 图片来源:新华网
在人均寿命增长,癌症变得常见的时代,想要保持身体健康,与其跟高僧学唱经,不如请医生做肠镜。对抗癌症时,放疗化疗和手术是应对手段,健康生活和筛查则可以算做是预防手段,可是筛查的重要性常常被低估。
现在,筛查手段越来越多,筛查过程也越来越容易了。前阵子看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种成本只要1美分的肿瘤筛查芯片,可以检测血液中是否有游离肿瘤细胞,该芯片在实验室的运行效果良好[1],这是鼓舞人心的好消息。
凭直觉讲,筛查如此便利的今天,如果人人都有做癌症筛查的意识,对可疑之处早发现早处理,将不羁的癌细胞们掐灭在萌芽状态,就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,所以癌症筛查多多益善——不是吗?
是,也不是。
癌症太复杂,不同组织大不一样,癌症筛查也不能只划一条标准线。如果人们不会认为胃炎、肝炎和脑膜炎可以采取同样的防治方案,那么也没有理由觉得胃癌、肝癌和脑癌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筛查和预防。
癌症筛查,就是防微杜渐
美国疾控中心将癌症筛查定义为“在尚无症状时,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”。“无症状”不代表“无癌症”,因为癌症不像食物中毒,三五个小时就能闹得天翻地覆。除了一小部分急性肿瘤会迅猛生长引人注目,大多数肿瘤都善于不动声色地闷着坏。直径仅仅一两厘米的肿瘤,在体内或许已经潜伏了好几年。在肿瘤韬光养晦期间,如果没有长在神经或者血管附近,它也并不怎么挑事儿。而等到患者有不适感,要去看医生拍片子的时候,肿瘤常常都已经大到影响正常生理机能,才会引发症状了。
正常降结肠和早起肠癌的对比,效果非常明显 图片来源:台湾wiki
癌症筛查,就是在“肿瘤萌芽儿了”和“肿瘤搞事儿了”这段窗口期之间的检查。结果发现没肿瘤最好;如果发现肿瘤,也可以欺负它身量尚小,采取一些医疗手段争取把它消灭干净——早期和晚期癌症的治疗难易度以及相应的存活率大不一样。比如结肠癌,据美国2006年—2012年的统计结果,局部结肠癌的五年相对存活率是90%以上,而区域性的则会降到70%左右,发展成转移性结肠癌后存活率更是只有10%上下[2]。癌症筛查,就是防微杜渐,希望将肿瘤截杀在早期,提高患者存活率。
现在主要采用的癌症筛查手段,有常规体格检查(比如用触摸去寻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肿块)、实验室取样化验(检查血液、粪便或者其他体液,寻找肿瘤标志物),以及对组织做仪器成像(各种CT、X光、MRI)等等。
基因检测还太初步
并非常规筛查手段
有人将这几年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“基因检测”也划归在筛查中,比如像影星安吉丽娜•朱莉那样,因为有家族病史,就进行了个人基因组测序,发现自己也携带缺陷基因,有较高的可能性罹患乳腺癌,便采取了预防性的乳腺切除手术以绝后患。
其实,现阶段的基因检测还很初步,受限于遗传学对人体基因组的理解,并不能通过提取几个口腔上皮细胞DNA就预告你一生的故事。这种检测目前只对寥寥可数的几种疾病有指导意义,而且能给出的也是“会不会患癌”的几率,并不能告诉你现在“有没有患癌”。
因此多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对基因测序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——商业化的基因测序公司“23&me”最初可以向顾客提供由基因组测序结果推导出的患病几率信息,后来被FDA禁止了,只许他们给顾客绘制家族谱系,到了今年,FDA又允许他们给出疾病信息了,不过仍限于阿尔茨海默、帕金森等等跟基因组关系明确的疾病。
要说明的是,这里说的基因检测只指在无症状时期进行的筛查性检测,并不包括在肿瘤确诊后,为确定个性化靶向药所做的肿瘤基因检测,它有时候可以救命的。
到底要不要做癌症筛查?
得分情况
美国疾控中心参照美国预防服务组(U.S.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,简称USPSTF)的报告,给出的建议是:乳腺癌、宫颈癌、结直肠癌,以及肺癌,某些年龄段和人群值得进行筛查,某些则不一定;而对于卵巢癌和前列腺癌,则建议不要筛查。这建议是建立在“筛查能不能降低某种癌症死亡率”这个出发点之上的,没有考虑花费等影响因素。
为什么对于不同癌症筛查的建议迥异?这主要是基于现有的筛查和治疗手段的特点,以及不同肿瘤的特点决定的。值得筛查的那些肿瘤,在早期发现时进行治疗,都有较好的预后。
乳腺癌
某些年龄段推荐筛查
据报道,由于早期检测的普及化,美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从1989年的高峰到2014年间降低了38%——按美国人口基数算,这表示有接近30万名女性的生命要感谢乳腺癌筛查[3]。但就算如此,乳腺癌筛查也不能一概而论。
USPSTF推荐的筛查是乳房造影术,即用低剂量的X光照射处于挤压状态的乳房,检测肿块。对于50—74岁的女性,两年做一次造影的推荐级别为B,即比较推荐,不过推荐级别略逊于非常推荐的A级。
年轻一些的,40—49岁的女性,情况就很复杂,推荐级别为C,要医生和患者酌情而定。因为对于年轻女性来说,假阳性(也就是没有肿瘤误报成有肿瘤)的情况要比年长女性多,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异常结果最终都是虚惊一场。如果误报,不但会造成心理负担,还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,反而得不偿失。所以有家族病史的,或者测序发现自己携带易感基因的人,可以跟医生商量后决定要不要每两年筛查一次。对于这些人群,或许还要加上MRI,在更年轻的时候(30岁以后)就开始保持警惕。
宫颈癌
某些年龄段非常推荐筛查
对于宫颈癌,USPSTF推荐21—65岁的女性保持三年一次的宫颈刮片(巴氏涂片),级别为A,还可以做人乳头瘤病毒(HPV)的检测,HPV跟宫颈癌有很强的正相关性。现在已经有HPV疫苗,有条件的适龄女性可以考虑接种。而对于21岁以下或者65岁以上的女性,以及那些接受过子宫切除术的女性,则是D级,不推荐。
结直肠癌
某些年龄段非常推荐筛查
有一个不论性别都值得做的癌症筛查,是结直肠癌的结肠镜检测。这检测是采用前端有镜头的软管探入肠道,让医生能直观地观察肠道内部,如果发现息肉和异常组织,可以直接就切除掉。这几十年来结直肠癌死亡率下降了40%多,很多人都觉得跟早期筛查有一定关系(也可能和治疗手段进步、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有关)。
目前USPSTF推荐50—75岁的人不论性别都做结肠镜检测(10年一次),推荐级别是A。而超过75岁的人,因为考虑到做肠镜也有一定手术风险,推荐级别是C。肠镜不是唯一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,还有粪便潜血检测、钡餐造影、粪便DNA检测、乙状结肠镜、CT结肠镜检查等多种检测手段,多是三五年做一次,可以由医生和患者酌情采用,相辅相成地起效。
肺癌
某些人群推荐筛查
肺癌的一大诱因是吸烟,在美国,80%由肺癌导致的死亡都可归罪于吸烟史[3]。如果发现和治疗得早,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。USPSTF推荐55—80岁有重度吸烟史、现在还在吸烟或者戒烟不超过15年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螺旋CT检查,推荐等级为B。
前列腺癌、卵巢癌等
不推荐筛查
目前不推荐的癌症筛查,有的是针对某种癌症的某种检测技术,比如筛查前列腺癌的PSA检测[注],或者筛查卵巢癌的CA-125检查;有的是针对特定人群,像前面提过的某些年龄段的女性不适合做宫颈癌筛查。[注]: USPSTF 这几天刚把前列腺癌筛查级别从D改成C。
为什么会有不推荐筛查的项目?
不推荐筛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一是目前使用的肿瘤标记物特异性不够,如果在分辨正常组织、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时候,用来确认肿瘤存在与否的标记物的精确度达不到可接受的级别,那么检查结果就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。
二是有的筛查手段可能造成假阴性(有癌没查到)或者假阳性(没癌查到假的癌),弊大于利。
三是,某些肿瘤生长缓慢,而且通常发生在高龄人群中,查到后若采用侵入性治疗,给患者造成的负担或许会超过放任不管的潜在危害。
四是就算查出来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解决的那种,那么查不查也没差别。
需要说明的是,美国也有其他机构会给出对于癌症筛查的建议,比如美国癌症学会(ACS)。ACS注重的是癌症,USPSTF则是对各种疾病都有涉猎,二者对于癌症筛查的建议并不完全一致,也很难说谁比谁更可信。(见:医学指南一会儿一个说法,我到底该听谁的?)不过,由于USPSTF认定为A和B级别的筛查费用有医保赔付,所以他们的建议成为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筛查指南。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也有不同,具体做法还要听从医生建议。更具体的选择方案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。
对于癌症,最开始时人们对它见山是山,觉得筛查比不筛好;而现在,人们见山不是山,知道有些癌症应该筛查,有些则不必要筛查。值得指出的是,这些筛查推荐等级,都是基于现今医疗手段而确立的,而医药科学进展颇速,等再过几年,说不定那些现在让医生和科学家们束手无策的癌症也会被攻克,凶恶的癌症会变成温和的慢性病,温和的癌症就被随手灭了。到那时候,人们就可以见山还是山,现在是D级的癌症筛查,或许也会变成A级吧。
一个AI
“面对癌症,放疗化疗手术是应对手段,健康生活和筛查是预防手段。”——健康生活是指望不上你们了,定期体检吧……
果壳网
ID:Guokr42
虽然换了二维码
但依然整天在科普些不正经玩意儿
欢迎关注
本文来自果壳网,谢绝转载
如有需要请联系sns@guokr.com
(欢迎转发到朋友圈~)